四月,春光潋滟。满怀着暧昧莫名的情愫,我前往梦想已久的江南水乡。车窗外,清晨,阳光温柔的笼罩着黑瓦白墙的江南民居。一切因为水的缘故,变得格外的湿润。
汽车飞驰,终于我来到了梦里水乡。清晨淡淡的薄雾中,西塘,宛若轻纱遮面的处子般清新温婉。这里,现实与梦境交织成缠缠绵绵的风景。此时的西塘更加清幽。
走近西塘,你会发现这里是随意的,安适的。这里没有导游带着成群结队的游客,人们都是随遇而安的游走着,停泊着。或走,或停,或吃点什么,或打探着什么,一切都随着自己的心意。
在这里连房子都是随意的参差在河边。窄窄的巷子,悠长安静,让我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来: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走在混合着熏青豆和炒螺蛳香味的石板街道上,我虔诚的阅读着镌刻在石板上的历史的年轮。一股百年前的春风也从岁月的长河里吹来,摇动着高高挑起的杏黄色的招幌。我膜拜着那旧旧的,檐下挂着红灯笼的错错落落的宅子,仿佛读着厚厚的西塘古韵。街道两旁,零星着小小的店铺。不管有没有客人,店家把摊位收拾得整整齐齐,早早的开门迎客了。间或有穿着蜡染的蓝白棉布衣服的老板娘将柔软的叫卖声唱成江南小调,轻柔地穿透清晨的幽静,袅袅的飘进我的心里,让我就这样得醉了。
我沿着青石板路,循河悠然前行,几位船家摇动着小小的木舟,时不时有几只鱼鹰扑进水里,勤奋的捕捉上几尾小鱼。横卧在河上的朴素的石桥,造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不会让你有任何惊艳的感觉,却又让觉得它是那么的不可缺少,是那样轻盈和安静。当我看够了这里氤氲的水气,潋滟的波光,看够了水的百转柔肠,河柳的万种风情,恰巧需要这简单宁静的石桥,填补我内心那份莫名的失落。
太阳逐渐高起来,西塘更加的活跃了。临水而居的人家在这晴日里打开了雕刻了花纹的窗格,我便时时能看见窗台上一盆茶花或者杜鹃花,艳艳的衬着白墙黛瓦。路过窄窄的小巷,敞开着的木门里,坐着抽烟或者喝茶的老人偶尔会看一眼我这个异乡的独行客,然后继续闲适的数着时间。我不免艳羡起这里的人家来。
临近中午,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我找一家临水的小酒馆,上得楼去,落座临水的平台上,烫上一壶黄酒,要上一碟焖河虾 ,几样当地小菜。手抚明清时的雕栏,透过中午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氤氲升腾的水气,我静静地倾听着水上咿呀的橹声,看廊棚边的村姑临水浣衣,看对面屋子里的老太太点燃一只卷烟,就着当地的黄酒,慢慢地品着水乡的悠闲和自在。
相较于白日里的安静,夜晚的西塘是精致的,艳丽的。临河的,靠街的,一家家一户户,窗外门前的红灯笼都亮了起来,河面上飘荡着淡红色的雾霭,整个西塘似乎变的透明起来,玲珑起来,热烈起来。如若此时,唱上一台社戏,那会是怎样的一番热闹场景。
不过,西塘该是宁静的,几百年的特质已经深深的烙在西塘的骨髓里。来到西塘,寻求的就是这样一方宁静的可以安放我们浮躁的灵魂的水土。
西塘古镇,我的梦里水乡,我终于在你的怀里了,那些纠缠的往事,此时都随着风化成一缕轻烟,飘散……在天边化成一只风筝,飞走……
评论